酒类消费环境变化,带来哪些思考?

发布时间:2025-07-31

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,酒业作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产业,其消费环境的变化不仅映射出经济动态的微妙调整,也深刻反映消费者偏好、市场结构乃至文化观念的演变。近期发布的全球酒类销量数据、中国上半年GDP增长、餐饮消费趋势、酒类价格波动以及各酒种产量变化,共同勾勒出一幅复杂多变的酒业消费图景。

 

全球趋势下的中国:

增长机会与转型升级

 

根据IWSR(国际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所)的数据,2024年全球酒精饮料总量下降了1%,其中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了5%,成为拖累全球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。这一数据背后,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、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多重影响。尽管如此,IWSR也指出了新兴的增长机会,将为酒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契机。纵观中国整体消费市场中涉及酒行业的数据,各种趋势与方向仍处于相互矛盾与胶着的态势,总体趋势仍不够明朗。

 

经济放缓

酒类消费呈现分化

今年上半年,我国GDP同比增长5.3%,虽保持稳定增长,但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波动导致非必需品消费趋于谨慎。酒类作为非生活必需品,其消费自然受到波及。1-6月份,烟酒类商品零售总额3316亿元,同比增长5.5%;特别是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,消费者更加倾向于性价比高的产品,而非单纯追求品牌或高端。另一方面,尽管整体销量下滑,但中国酒业的高端化仍具韧性。例如,茅台、五粮液等头部品牌通过优化产品结构、提升产品品质,成功吸引了大量高端消费群体,保持了销量与利润的双增长。

 

餐饮消费

多元化下的胶着

餐饮消费作为酒业的重要销售渠道,其变化直接影响着酒业的销售业绩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全国餐饮收入27480亿元,同比增长4.3%,但4月以来的政策影响,对餐饮造成较大影响,6月份单月增长仅0.9%,显示出餐饮市场的增长动力有所减弱。随着消费者口味的多样化和健康意识的提升,餐饮市场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。从传统的中餐到西餐、日料、韩餐等国际美食,再到轻食、素食等健康餐饮,市场的多元化与细分化为酒业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机会。然而,这也要求酒业必须紧跟市场变化,推出符合消费者口味和健康需求的产品。

 (数据来源:国家统计局)

同时我们也看到,外卖平台的兴起对传统餐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,也间接影响了酒业的销售。外卖价格倒挂现象导致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的外卖食品,而非到店消费,这对于依赖餐饮渠道销售的酒业,无疑是一个挑战。下一步酒业需加强与外卖平台的合作,探索新的销售模式,以应对这一挑战。

 

消费价格下行

酒类也不例外

酒类价格的波动是市场供需关系的直接反映。上半年,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.1%,其中酒类价格下降2%,显示出酒类市场的供需矛盾。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,2025年上半年,58.1%的经销商反映库存继续增加,价格倒挂程度加剧。这主要是由于市场供需失衡、渠道竞争激烈以及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价格倒挂不仅压缩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,也影响了酒业的整体市场秩序。

(数据来源:国家统计局)

在价格倒挂的背景下,品质与品牌成为酒业竞争的关键。茅台、五粮液等头部酒企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卓越的产品品质,成功抵御了市场波动的冲击,实现了销量与利润的稳定增长;但诸多二线品牌则逐渐增长乏力,甚至负增长;而中小酒企则因品牌影响力不足、产品品质不稳定,而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。

(数据来源:国家统计局)

 

产量仍在下降

出路在于创新
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全国白酒产量同比下降5.8%,啤酒产量同比下降0.3%,葡萄酒产量同比下降26.7%。各酒种产量的变化直观反映了市场需求的转变。白酒作为中国酒业的核心品类,其产量连续多年下滑,今年上半年为191.6万千升,显示出市场的深度调整。这主要是由于消费者口味的多样化、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政策导向的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面对市场挑战,白酒企业纷纷通过产品创新、市场细分、渠道优化等策略来应对。例如,推出低度白酒、开发新口味、加强线上销售等,以吸引年轻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。

(数据来源:中国酒业协会)

 

与白酒市场相比,啤酒上半年产量1904.4万千升,葡萄酒产量仅4.4万千升。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品质生活的向往,啤酒市场正逐渐向高端化、品质化方向发展,特别是无醇啤酒、精酿啤酒等细分市场的崛起,为酒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。国产葡萄酒仍未走出颓势,但随着白酒消费者的分流,相信会给葡萄酒带来机会。

 
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0kss8qOMcaBXzj72HdK0CA

作者:李澎 中国酒业杂志


首都酒业(遵义仁怀)有限公司 黔ICP备2023000578号-1      贵公网安备52038202002019